忠民艺轩>影苑丛谈>专家评论

文献的意义

——评郑忠民的《老街》

王培权

  

    老街这组片子是与作者的童年记忆相关的。1984年,他念小学四年级时,从家乡转学到松阳县城,从此经常随父母到老街闲逛、购物、饮食、看电影等,曾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就住在老街上。老街的一切,对于他来说,是那么的熟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街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今的一切又显得那么陌生,与他儿时的记忆迥然不同。于是,他想到用影像的方式来记录这一切,一旦决定下来,就坚持了五年多时间。选取的20幅图片,拍摄时间从2007年初到2011年底,正好是老街五年发展历程的20个片段。

    这样图文结合的记录方式,本属于文献档案式的影像调查。再过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这些影像的价值会逐渐提升,显得弥足珍贵,但我们无需等待那么多的时间。细看这些影像,就能发现,它们并不是对老街生活的简单记录,而是处处蕴含着作者对老街的深情厚谊,对传统生活方式逐渐走向消亡的迷茫和困惑,对保护、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提问和思考。

    多年来,作者为老城区的保护和宣传尽心尽力,出谋献策,调研文章已得到县里的关注。但老城区真的能够焕发生机,重现繁华景象吗?表面的浮华能掩盖传统文化的没落吗?我想作者内心也是非常矛盾和纠结的。这组影像的黑白基调,是否预示着,璀璨的传统文化将会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归于沉寂,而成为老照片上的风景?

    文献摄影并不是没有思想性和评价性的。从某种角度上看,其评价性应高于记录性。这些端庄、沉稳的影像,简洁、质朴的阐释,以及每一幅图片的文字说明,无不透露出作者的思绪和情感,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2012年7月写,标题为本站所加)     

    【相关链接

    郑忠民《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