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影事随感

有感于摄影批评的缺失(之二)

郑忠民

  

    前不久,笔者一篇批评书法家卢中南字帖的文章《这样的字帖是好字帖吗?》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论坛上引起了书友的广泛关注,浏览数千,回帖近百,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细看发现,该论坛汇聚了一大批硬笔书坛精英人物,各种批评文章频频亮相,固顶和总固顶的帖子每天都会更新。有批评作品的,批评论著的,批评书家的,批评展赛的,批评书坛不良现象的,不一而足。一些热门帖子,短短的几天,回帖竟达几百,甚至上千。我不禁为硬笔书坛有这样一块具有浓厚批评氛围的阵地而欣喜若狂。

    反观国内各大摄影论坛,与贴图、器材、技术栏目的热闹场面相比,理论和批评栏目总是少人问津。偶尔有一两篇批评文章上传,也没多少人去看,更不用说回帖发表意见和看法了。

    不管是摄影界还是书法界,传统纸质媒体对刊登批评文章总是慎之又慎,尤其是对名家名作的批评文章。它们会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问题。相对来说,网络论坛的批评环境要宽松得多。但奇怪的是,摄影论坛的批评就是热闹不起来,多的是相互吹捧,一团和气。一些有志于搞摄影批评的人士,将批评文章发往传统媒体肯定没“戏”(传统摄影媒体的批评和理论版面少得可怜,有的干脆就没有),发往论坛也没人理会,就渐渐失去了撰写批评文章的兴致。

    可喜的是,《中国钢笔书法》等硬笔书法报刊上的批评文章渐渐多起来了,网络论坛的批评更是火热得很。但摄影报刊和论坛的批评氛围一直以来并没有多大改变。

    圈外人老说,摄影人的素质不高,圈内人还有些愤愤不平。摄影艺术的瞬间性、记录性,以及对器材和技术的依赖性,决定了其进入的门槛极低。只要你有台相机,会出去拍拍花草树木、俊男靓妹的,都可以算得上是摄坛中人。拍多了,总会有几张好片,“一不小心”得了奖,就会名利双收。随即加入摄协,就能成为“摄影家”。而书法(包括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则不同,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苦功夫,要想在全国展赛中获奖,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要想评论别人的作品,首先要有极高的创作能力、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但摄影人普遍认为,要想拍得好照片,关键是要有好器材和好技术,而对于相关艺术学科,如美学、书画、诗词、文学、音乐、影视等了解不多,吸收更少。而书法人中有不少是工诗、文、书、画、印的。所以,别人说摄影人综合素质偏低,你还真的不得不服。

    现在的摄影人似乎都很忙,忙于拍片、参赛、举办展览、出版画册。搞摄影批评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批评朋友,别人会跟你翻脸;批评老师,别人会说你忘恩负义;批评名家,别人会说你想借此出名——还是自己高高兴兴地玩摄影的好。

    摄影批评的长期缺失,已导致当今摄坛吹捧之风盛行,浮噪之气蔓延,跟风之习弥漫,雷同之作泛滥。在创作火热、展赛纷呈、考评不断的“泡沫”背后,隐含着摄影艺术性、学术性和创新性的不足。摄影艺术事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有志之士来营造良好的摄影批评氛围。在这方面,各级摄影组织、传统和网络媒体是责无旁贷的。

(发表于2006/11/15《人民摄影》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