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影事随感 像素竞争是该停止了 郑忠民 |
高像素一直是厂商宣传数码相机新品的重要噱头。他们互相攀比,争相推出更高像素的数码相机,似乎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殊不知,这样的宣传很容易误导消费者,使大家误认为更高像素的数码相机能够拍摄出更好的照片。但事实并非如此,高像素并不能改善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同一尺寸的感光元件,像素越密集,像素之间的电子干扰就越大,会导致信噪比下降,拍摄的照片噪点增加,细节丢失,在高感光度下更是如此。所以,像素并不是越高越好(当然也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找到像素与画质的平衡点。 2007年8月,尼康公司发布其首款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D3,有效像素仅有1210万,还不如佳能公司于2005年8月推出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5D(1280万有效像素)。有人笑尼康太落后了——佳能公司在2002年就推出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1Ds了,而此时佳能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已有三款了。但D3有自己的亮点,其感光度范围为ISO 200-6400,并可扩展至ISO 100-25600。ISO 25600,这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啊!要知道,当时主流数码单反相机的最高感光度只有ISO 3200。可以想象,事实也证明,这样的相机的噪点水平是多么得低啊,这样的相机肯定热销了。 2008年7月,尼康公司推出其第二款数码单反相机D700,它拥有与D3相同的感光元件(也是1210万有效像素)和相同的感光度范围,但价格却实惠不少。佳能不甘示弱,迅速跟进,于2008年8月推出50D,最高扩展感光度从40D的ISO 3200一下子跃升到ISO 12800。虽然佳能的降噪技术出众,但由于50D的有效像素从40D的1010万跃升到1510万(增加了一半啊 ,像素密度相当于3860万像素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其降噪水平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从我的使用经验来看,ISO 1600以内属于可用范畴,而ISO 6400-12800的扩展感光度是没有实用价值的,拍摄的画面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开启高感光度降噪功能,甚至设为“强”,噪点是少了,但画面细节几乎丢失殆尽。 2008年9月,佳能公司推出5D的升级机型5D Mark II,2110万有效像素,感光度范围ISO 100-6400,并可扩展至ISO 50-25600。其降噪水平比50D当然好多了,但和尼康D700比呢? 2009年8月,尼康公司推出D300s和D3000,有效像素分别为1230万和1020万,前者维持D300的像素水平,后者比D5000的像素还低。同月,佳能公司发布PowerShot博秀系列的新旗舰机型G11,其有效像素仅为1000万,比其前两代机型G9、G10的1210、1470万有效像素均低了不少。佳能将双重降噪系统作为G11的一大卖点,大势宣传,感光度虽然只有ISO 80-3200,但其信噪比肯定比前两代机型提升不少。 种种迹象是不是表明,厂商开始从像素竞争转向降噪竞争啦?或者,将出现不同于高像素数码相机(适合于商业摄影、风光摄影等很少使用高感光度的拍摄环境)的低像素高感光度高画质系列? 135数码相机讲究的是操作便携性,其高像素和高画质永远无法与中画幅数码相机相比。高像素不一定能带来高像质,而且拍摄的图片大,很占用电脑的硬盘空间。就我目前使用的佳能50D来说,以RAW格式拍摄,文件大小约20M,以JPEG格式拍摄,文件大小约10M。两千万像素以上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照片更大,对电脑的配置和性能要求更高。普通影友拍摄的照片很少扩印成16英寸以上,用得着那么高的像素吗?大部分影友利用自然光条件拍摄,光线复杂,高感光度下的高画质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将来,我很想拥有这么一款相机——约1000万有效像素,最好是全画幅,高感光度下的画质非常优秀,最高感光度也不再是花瓶似的摆设。 像素竞争是该停止了!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