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影事随感

数码还是胶片,一个纠结的问题

郑忠民

  

    我是从胶片时代走过来的。

    1994年在大学念书时,我选修了摄影课,掌握了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此后,老是拿着海鸥DF1拍这拍那,对摄影的兴趣越来越浓。当时拍的照片多是拿到照相馆冲洗、扩印的。1996年毕业参加工作后,我把家里一个小房间的门窗蒙上黑纸,并购置了暗房的全套设备,自己冲洗、放大黑白照片,每次都要折腾到凌晨两三点。

    2000年我购置了佳能EOS 3002002年又添置了EOS 30。外出拍片,两台相机里装着不一样的胶卷,要么是黑白加彩色,要么是彩色加反转。为了节约胶卷,快门都是省着按。特别是反转片,只有遇到特别好的场景才会按下快门。那时每年能拍摄七八十卷,就是天文数字了。

    我购买第二台相机的2002年初,数码单反相机还是很贵,都要数万元。以当时的经济收入来看,我猜想:要用上数码单反,至少要等七八年,所以决定购买一台三千余元的中档胶片单反。没想到数字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我的想象。20038月,佳能推出首款万元以下的数码单反EOS 300D,此后数码单反的价格一路下跌,身边好多影友先后用上数码单反,2005年我也开始使用EOS 350D

    按理说,我对胶片已有十余年的感情,应该是难舍难弃的。然后,一旦用上数码单反,我就再也没有拍过胶片。为何如此“绝情”呢?一句话:我对胶片是既爱又恨。爱,当然是胶片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瞬间和珍贵的回忆。恨,则是胶片拍摄实在是太折腾、太麻烦了。

    拍好的胶片是摄影人的心肝宝贝。但对图片社工作人员来说,仅仅是工作对象而已。他们只追求工作效率,从不细致地规范操作,以精心保护影友的创作成果。冲洗后的胶卷上总会留下斑驳的指纹和划痕。每送底片去扩印一次,其上的划痕就增加不少。如此,一张底片扩印十来次后,基本上就面目全非,可以报废了。扩印好的照片则会留下底片划痕、灰尘等的痕迹,多为灰线和灰点,需要自己用毛笔蘸着照相专用透明水彩颜料仔细修片。而照片的反差、影调、色彩等能否达到自己的要求,就要看造化了。邮寄到大城市的图片社冲洗、扩印,质量稍好些,但也不能完全避免这些问题。再说,途中邮寄的风险也很大啊。

    新世纪初,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数码扩印打印技术的普及,图片社开始提供底片扫描服务。扫描底片可以保护底片免受一次次的虐待,但扫描的效果不是很好,划痕和灰点照样存在,后期修片仍然是费时费力的事情,只不过从水彩修片转变到电脑修片罢了。扫描的偏色问题很是让人头疼,清晰度不够,画面的反差和色彩都需要进行反复调整。反转片则邮寄到北京的图片社进行专业扫描,但扫描的结果让人大失所望,画面晦暗,色彩失真,以至于我再也不敢扫描反转片了。电分的效果好些,但那价格不是我等之辈可以承受的。

    在对冲洗、扩印、扫描质量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于2004年购买了底片扫描仪。自己扫描总比送图片社扫描好些,但仍然无法有效解决照片的划痕、灰点、偏色等问题,后期修片仍然麻烦。而且扫描反转片的效果特别不好,这使我在次年不得不毅然决然地使用起数码单反,并于2008年升级到EOS 50D

    在胶片时代,搞摄影的人是不是都有我这样的麻烦经历?一次,与一外地的摄影人一起拍片。我一个月才拍摄几个反转片,而那位仁兄狂按快门,一天就拍了一二十个,而他的片子都是拿去电分的。哦,卖糕的!一天就花了好几千元呢,相当于我几个月的工资!另,一摄影家举办大画幅摄影作品展览,光扫描后修片,就由数位专业人员折腾了几天几夜。看来,要想免除后期的烦恼,专心拍摄胶片,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做保障啊!

    使用数码单反后,我的一切烦恼都没有了。所见即所得,不会像胶片那样,像质会因为冲洗、扩印、扫描等环节的影响而降低。使用RAW格式拍摄,能获得更高的动态范围和更大的后期处理空间,而且免除了拍摄时的白平衡设置和后期制作的偏色问题。数码单反的一次性投入虽然比较大,但可以长期使用,没有胶片那样的耗材以及扫描等费用,单张照片的拍摄成本远远低于胶片。对于工薪阶层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创作利器了。

    胶片还是数码的问题,对我来说似乎已经解决,完全不必再纠结了。从2005年使用数码单反以后,我也从没想过要使用胶片拍片。然而,今年还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6月份参加锐意先锋杭州摄影工作坊,老师建议我用大画幅相机拍摄有关家庭居室摆设的专题,展览时以大幅面呈现,让反应生活信息的细节充分呈现出来,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说得很有道理,我不禁有些动摇了:要不要重新回归胶片?

    近半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从各种途径了解大画幅摄影的知识,得知要想进入大画幅领域,我得首先解决好以下问题:第一,购置大画幅相机及其配件,前期至少投入两万元。这么贵重的东西,借用就不是很方便了。第二,拍摄会变得很慢,一天能拍摄两三张较好的片子,就算不错了。第三,胶片的购买、冲洗、扫描等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拍好的大画幅胶片特别贵重,为防意外发生,好多影友都是亲自将胶片送到大城市进行后期处理,而不是靠邮寄。第四,除非是直接印相,大幅面展示还是需要进行数码输出,所以后期的扫描、修片、调整必不可少。可以自己做,也可以花钱委托专业机构来做。第五,扫描后的数字文件很大,自己的电脑已无法处理,故需要先升级电脑。针对以上问题,我都做好准备了吗?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吗?这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摄影是个烧钱的玩意。喜欢上摄影的近二十年来,我投入了不少财力。妻子对我的摄影爱好非常支持,从未对我的摄影投入说过“不”字,还曾经为我购买相机借过钱。但凡事都有个限度。现在生活大有改善,我不想因为我的摄影爱好而使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相反,我更希望摄影会为家庭生活增添光彩——记录下生活和旅途中的宝贵瞬间,这是作为一家之主的我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数码单反新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我都没有为之所动,仍然使用着50D,要用到不能用了为止。

    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因为公务家事缠身,我真正拍摄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估计每年不到一个月。如果我重新用上胶片,势必在后期上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前期的拍摄。特别是大画幅,本来拍摄就慢。拍摄时间少了,拍摄的进度就更慢了。

    今年9月,我想拍摄某个题材,准备先用数码单反试拍,然后用反转片正式拍摄。为此我专门买来两卷反转片,并找出七八年未用的胶片单反进行调试。数码拍摄很是成功,最终还是放弃了胶片拍摄——用反转片拍摄后,经过漫长的冲洗、扫描、修片、调整,最后的效果还不如数码,我又何必如此折腾呢?无论分辨率、锐度、色彩还原、动态范围等方面,数码影像都早已全面超越胶片了啊。我还曾经想把家里的海鸥4A双反相机用起来,皆因诸多不便而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拍摄胶片能够使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能够细致而专注地把照片拍好,而不是靠狂按快门瞎蒙。这种寄希望于通过某种材质的“缺陷”来达到摄影创作水平的提升和突破的想法,是幼稚而可笑的。按照这种逻辑,我们是不是都要回到摄影史的发展初期去?

    我的体会是,以前拍摄胶片时过于吝啬快门,使很多本来很有价值的瞬间,在有意无意间流逝掉了。而今查看那些胶片,大多为光影漂亮、内容空洞的废片,令人扼腕不已。遇到值得拍摄的东西,就应该多拍,不让其成为遗憾,而这正是数码摄影的优势所在。当然,多拍不等于滥拍。我建议直接从数码介入摄影的影友能接触一下胶片,这对养成细致观察世界、预知判断画面、精确抓取瞬间的习惯很有裨益,而不是依赖电子屏幕取景或回放画面。

    中国摄影杂志社策划了“胶片,为了不忘却的纪念”专题,组织摄影界专家对胶片和数码的关系问题进行讨论(详见今年第12期)。大家各抒己见,总体看来,数码略占上风。多数专家认为,材质的选择并不能作为评判摄影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信息化时代,数码摄影会给摄影创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观看影片《一九四二》时,我一眼就看出这是用胶片拍摄的——那是多么熟悉的味道啊!据说,这是冯小刚拍摄的最后一部胶片电影。是啊,胶片凝结了摄影人数十年的感情,是难以割舍的。在新的时代,胶片日渐式微,导致柯达破产保护、乐凯胶片停产,也是历史的必然。少数摄影人还在坚守着胶片的阵地,大多数摄影人早已投入数码的怀抱。对于我来说,胶片不是不好,而是不适合。目前重要的是抓紧时间,多拍片子。至于要不要回归胶片,还是不要去想的好!

2012/12/07写 ,发表于2013/01/02《人民摄影》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