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影事随感

看不懂《看不懂》一文的疑问

郑忠民

  

    读王曙老师《2017丽水摄影节的成功与不足——看不懂的作品就是摄影艺术吗?》一文,真的有些看不懂啊,于是就有了以下几点疑问和探讨。

为什么看不懂作品?

    就像是收听广播电台,作品看不懂,基本上是因为观众和作者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观众难以接收到作者的讯息,自然无法引起共鸣。这些不同的“频道”可以是生活经验、职业身份、社会环境、学识阅历、艺术修养等。两个完全处于不同圈子里的人,相互之间没有交集的部分,没有感知和体悟的共同条件,自然就隔绝起来了。如此说来,遇到看不懂的作品本来是很正常的,不值得大惊小怪。

看不懂的作品就一定不好吗?

    你看不懂的东西,不一定别人都看不懂。很多人看不懂的东西,也不能全盘否定。艺术的发展不是群众运动,艺术作品不都是靠普通大众来理解、认同和评判的。从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当代艺术,看起来艺术是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的,但到了我们这个已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当代”,当代艺术仍然属于精英艺术,大量存在的还是古典艺术、现代艺术以及连古典、现代都算不上的所谓艺术,这些是普通观众最能接受和看得懂的艺术(其实,现代艺术中的印象派、野兽派、抽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也不是很好懂的)。不能因当代艺术的先锋性而否定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存在和价值,也不能以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当代艺术。摄影作为当代艺术重要的媒介和手段,正越来越显示出其自身的价值和无限的可能性。如今摄影界很多无端的争吵就是发生在不同界别的人士之间,以自己的标准来强求别人,而不是建立在共同的语境之上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探讨。

    如果看不懂的作品就一定不好,就不应该拿出来展示,那估计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的馆藏大半都得封存而永不面世了,图书馆里有关这些艺术的书籍也该付之一炬了吧。推而广之,看不懂的电影要禁播,读不懂的文学要禁售,听不懂的严肃音乐要禁演,弄不明白的各类艺术作品都要给砸了……

“看不懂”是评判摄影作品优劣的标准吗?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对影像都有不同的经验和认知。如果以“看不懂”的标准评判作品优劣,那该以“谁”看不懂为准?是普通大众、广大摄影爱好者?是职业摄影师、图片编辑?是摄影教师、策展人?还是理论家、评论家?评委该如何选择?

    具体到展览、比赛、摄影节等活动的组织和举办,该如何评选?是不是都要成立“看不懂筛选委员会”和“看得懂评选委员会”?完全看不懂的作品初评就被刷下来,一眼就能看懂的作品得获大奖?

怎样对待看不懂的作品?

    遇到看不懂的作品,大概有如下几种选择:

    一是骂过。义愤填膺,咒骂策展人和作者不体谅观众,制造视觉垃圾。不但在现场骂,还要到网上骂,带动大家一起骂。

    二是飘过。继续搞好自己领域内的东西,让别人去研究吧。“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三是了解过。看看是什么原因看不懂,有没有看懂的可能。如果有策展人、作者或者讲解员在场,可以交流一下。

    四是深究过。不搞懂弄通,誓不罢休,以免再次碰到类似的作品还是看不懂。但要搞懂弄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特别是对于基础不扎实之人来说。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包括艺术史、当代艺术及其基本理论,与艺术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知识,包含但不限于摄影。艺术(包括摄影)的发展都是跟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摄影仅仅是社会文化在视觉领域的局部投射而已。如果就摄影看摄影,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摄影。所以,在学习艺术的同时,还要了解相关的社会发展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作者的个人简历、艺术经历、作品脉络、表现主题、表达方式等。如此,非虚心而深入学习不可,努力找到“看得懂”的通道,进入平等对话的场域。这样,至少不会一看见不懂的东西就跳将起来,也不会一辈子做了百年前的东西还不自知。

    可有人偏偏要选择第一个,真是无语!   

2017/11/28写,发表于2018/01/26中国摄影》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