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佳片长廊>图文专题 向老爸致敬! 《都市快报》记者 朱凌飞 采写 |
这组照片被评为快拍快拍网的快拍之星。 快拍快拍网点评说:一组看似朴素的照片,有一种沉稳而用心的力量,融于淡淡道来的文字,散发出这样特别的味道,会在光阴荏苒里越发醇厚——好的照片总是源于由心而发的感动。
昨天中午,联系上快拍小友“忠于人民”,他叫郑忠民,是个检察官,听听他怎么说吧——
我爸爸叫郑铁军,1943年出生,小学文化程度。1958年,他才16岁,就在区手工业合作社里做会计,一干就是三年。后来,在合作社里学了木匠手艺,1961年开始做木匠师傅,走街串巷做家具。1973年,改行做油漆匠。1986年,他办起家具厂,一直到2002年。2007年,65岁的他考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后去企业里,又当回了会计,这次是持证上岗了。 爸爸的谋生过程很是艰辛。在他的房间里,有很多他用过的工具,大多锈迹斑斑,满是岁月的痕迹。从这些工具丰富的细节上,我似乎看到爸爸的生活印记:挑着工具箱走村串户给乡亲做家具,深夜和厂里的师傅一起修机器,戴着老花眼镜在桌案上记账……它们不仅是爸爸的谋生工具,也饱含了我们家庭的珍贵记忆。于是,我生出一个念头,要给这些工具拍一组照片。 此后,我一直琢磨怎么拍,既要拍得跟别人不一样,又要拍出我对父亲的感情。去年,我在丽水摄影节上看到快拍小友宁波“老男孩”的展览,他拍的也是父亲的工具,对我有了一些启发。这半年,我一直在纠结,是用胶片还是数码?是黑白还是彩色?是全景还是特写? 我考虑到,黑白不能体现工具上丰富的色彩信息(比如铁锈的红色),至于全景还是特写,就在前些天,我晚饭后散步时突然想到,它们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可以采取并置的形式来相互映衬。上周末,我把老爸的那些工具带回家,并从朋友那里借来“百微”(100mm的微距镜头),使用三角架、背景布,用台灯补光,花了两天时间,拍完了这组照片。 爸爸问我为什么要拍这些老旧工具,我说它们很有纪念意义。 也许他不明白,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向他致敬! (2014/03/20记者采写,发表于2014/03/21《都市快报》A06版,略有改动)
|
发表《父亲的工具》组照8幅 图1、凿子
图2、活尺
图3、铁锤
图4、一字刨
图5、外圆刨
图6、木工锯
图7、手摇钻
图8、算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