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佳片长廊>图文专题

福日祈福,平卿康平

郑忠民

  

    在浙西南的山村,历史上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与村之间的往来交流不多,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故虽有相近的民间信仰,且村村都有还愿、祈福、祭祀的活动,但历经千百年的演变,各村形成了独特的祭祀习俗。以松阳为例,除了较为出名的石仓请年神、大竹溪摆祭、小竹溪排祭、高亭迎神赛会等外,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民间信仰习俗,其中新兴镇平卿村的“福日祈福”就值得一书。
    平卿村坐落在谢村源高高的山岗上,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掩映,梯田层叠。民居黄墙黛瓦,借山势而建,错落有致。穿过村子,经过柳杉古树群,沿蜿蜒的山道继续前行,就到了山岗的一块空地上,社庙“八保新兴社”就建于此,背靠青山,树林荫蔽。庙前视线开阔,可以远眺对面的山水、梯田、村落,乡野美景尽收眼底。
    福日,就是村民选取黄道吉日,合众向“八保新兴社”中的“平水禹王”还愿、祈福的日子。福日每年八个,“大福日”和“小福日”各四个。大福大祭,每次杀一头大黑猪作为主要的祭品;小福小祭,仅用肉、饭等相对简单的祭品。正月初八前(“上八日”)村里请道士先生选好一年各个福日的良辰吉日,并采用抓阄的方法在本村男丁中确定四位担任“头首”,轮流负责全年大小福日祭祀的具体事务。一人一生只能当一年头首,已经当过头首的就不能再参与抓阄了。
    福日和时令节气紧密相关,也与当时农耕生产的技术条件密不可分。大福日有四个:“上山福”在谷雨前后,以前种田缺少肥料,村民就上山割下柴草叶,挑到田里,埋于土中,以作肥料使用,做福祈祷上山作业平安;“落山福”在小满前后,村民结束割叶作肥,准备下田播种插秧,做福祈祷播种作业平安;“立秋福”在立秋前后,这时稻谷处于抽穗阶段,也是虫害肆虐的时节,古时没有农药杀虫,只有祈求“社公”帮忙了;“八月福”在白露前后,庄稼即将收割,丰收在望,做福感谢“社公”功德,是一年中最大的福日,由道士先生主持,还会邀请戏班来村里演出。小福日则与大福日交叉进行。六月初一还要包粽子祭祀神灵。每年通过数次祭祀,祈求神灵保佑一年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大福日的凌晨,天刚发亮,头首们就起床忙碌开了。请来师傅杀好猪,猪头要予以煮熟,剔除骨头,将肉切成碎片。其他猪肉,当地俗称“光膀”的,则不用煮熟,剔除骨头(骨头也要煮熟拆肉),切成小块状。熟猪肉和生猪肉都要按照参加祭祀活动的男丁人数,予以平分。熟猪肉平均分摊于社庙正中的桌子上祭祀,生猪肉则捆扎悬挂于社庙的墙板上祭祀。一般每个参加祭祀的人可以分到一斤多的生猪肉、米饭以及几两熟猪肉。
    村里18至59岁的男丁都可以自愿参加祭祀,家里没有这个年龄段的男丁的,也可以将年龄延至60岁以上。平卿村500来人口,每个大福日都有160余位男丁参加祭祀。大福日那天,四位头首是很辛苦的,有时也请几个村民前来帮忙。除了准备社庙里的祭品外,还要准备肉、饭等祭品,遥对山下的四相公殿(已毁)祭拜,或在香火堂、风水古树等处祭拜。当上述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放了鞭炮,烧了纸香,已是中午时分,所有祭品供奉神灵慢慢享用,大家各自回家吃饭。
    中饭后,村里一通锣鼓响,村民陆续到社庙里领取祭祀过的祭品。有不少男丁外出学习、工作、务工、经商等,是不在家的,可以叫家里或邻里的老人、妇女前来代领,所以来领祭品的村民只有近百人。村民里三层外三层的围在社庙内外,场面好生热闹。四位头首分工明确,一位高呼村民姓名,其他三位则分别将生、熟猪肉和米饭授给该村民,其顺序按照抓阄确定。小孩子嘴馋,早就等不及了,拿过熟猪肉和米饭,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大人们则要将生猪肉拿回家里,再做一番摆祭,才煮熟了与家人共享。通过分发、食用祭品,将神灵的佑护和福气带给家家户户。
    福日祈福的习俗始于何时,已不可考。据村里的老人介绍,从村子成立时就有,世代沿袭,流传至今,仅在文革期间停办过。平卿村民以周姓和张姓居多。据族谱记载,该村周姓始祖三道公于元至正25年(1365年)从大岭根村迁至平卿村。如此算来,应有600余年的历史了。村民世代以农耕为生,靠天吃饭,万事由神灵做主的思想根深蒂固,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他们最大的愿望。通过合众祈福,还能增进家族邻里的团结和睦,增强克服困难、战胜灾难的信念。这或许是平卿人将这一传统祭祀习俗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缘由吧。

(2013/05/22写,发表于2013/06/01《新松阳》报、2014/01《品味松阳》、2015/01《松阳文艺》)     

   

   

   

   

   

   

   

   

   

   

   

   

   

   

(2013年4月22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