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摄影杂谈

文献影像的保存到底有多难?

郑忠民

    

    影友聚会时,大家聊起文献摄影的话题。

    在电视台工作的影友说:“我们台里拍摄、制作的电视新闻片、专题片以及拍摄素材等,在播放后都是要删除掉的。”
    在报社工作的影友马上接道:“我们报社也一样。”
    “为啥?”大家对此深感意外,齐声问道。
    “电脑里存不下,不得不删啊!”哦,原来是因为影像数据量巨大,存储设备无法满足要求。还好,这两位影友拍摄的重要影像,一直保存完好。存不下,就自费购买硬盘保存。
    文献影像的丢失和毁灭,表面上看是物质条件难以保障,实际上是相关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导致投入不足,以至于出现个人自费代单位保存影像的怪现象。
    我原以为,像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之类的新闻媒体,都是拥有完善和庞大的影像数据库的。全国各级各地各领域的影像数据库的集合,就是我国的影像资料宝库,较为完整地记录和反映了我国各地各行业各阶段的发展状况。没想到如此重要的影像资料,在一些媒体中竟然是昙花一现,就消失了,真是痛惜啊!报刊杂志社删除影像数据后,还有纸质媒介存在。只是缺少了原影像,以后使用就不是很方便了(比如照片的尺寸和清晰度达不到使用要求等)。至于广播电台的影像资料,由于没有其他媒介形式存在,根据内部规定又不允许个人保存(拍摄的原始影像除外),删除后就完全灭失了。
    近年来,我国兴起了老照片热,不少城市和地方都开始了对老照片的征集、发掘、整理、出版和展览工作。老照片记录了摄影术发明以来各个社会阶段的发展状况,由于当时从事摄影的人极少,加之年代久远,留存下来的照片数量并不可观,更使其显得弥足珍贵。如今已进入人人摄影的时代,似乎不用担心文献影像的缺乏了。然而,多数人拍照是为了自娱自乐,除摄影记者外,真正有意识地进行新闻、纪实和文献影像记录的摄影人并不是很多。而且各人拍摄的题材范围有限,很需要专业的媒体机构和档案管理部门来整合、保存影像资料。否则,再过几十年,我们又要开始征集现今社会的“老照片”了。
    “不用等那么久。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使用五年前高速公路开通典礼的照片,但他们拍摄的照片找不到了,后来托人辗转找到了我。”另一影友说道。文献影像资料的保存并不仅仅是新闻机构和档案管理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各部门、各单位乃至全社会的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
    文献影像的保存到底有多难?说难,也不难。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各级领导重视起来,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建立影像数据库,由各部门分别保存或者统一交由专门机构保存。否则,要建立影像档案库或者影像方志,只能是一句空话!

2013/02/27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