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摄影杂谈

连州之行有感

郑忠民

  

图01:二鞋厂展区里的年展海报

    20111118日至22日,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组织今年几个主要展览(国际影展、青年展、新锐展)的获奖作者赴广东参加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往年,浙江摄协都是组织获奖者赴外地采风创作的;今年,改为带大家到连州参观学习。这一转变,表明了浙江摄协着力采取措施提升会员素养,推动本省摄影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和决心。

    作为丽水本土的摄影人,历届丽水摄影节我都是参加的,可以说见证了丽水摄影节的发展和转型历程。2010年随丽水摄影研修班赴京学习期间,参加了山西平遥摄影节。相比较而言,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更注重学术性和专业性,更加精简、精炼、精致。

图02:在二鞋厂展区里的合影

前排左起:张洪林、郑忠民、毛小芳、郭宬、王力、唐咸英;后排左起:沈珂、潘世国、苗华龙、叶文龙

关于展览

    在丽水和平遥,看展览是很累人的事儿。要在短短的三四天时间里看完所有展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还有讲座、研讨会、专家见面会等其他活动要参加。所以每次参加摄影节,我都疲惫不堪。

    去连州前,我特意上官网查了相关情况。数了数展览,共66个,不算多,但不知道自由参展的展览有多少。1118日晚,我们到达连州,吃完晚饭,发现二鞋厂展区就在我们入住的宾馆边上,大家都进去看了。展览还没有布展完毕,有的摄影师正在忙碌,可以边看展览,边与摄影师交流。第二天无事,大家分散看展览,没想到一天就把全部展览都看完了,对感兴趣的展览还可以细看,包括文字部分。

    连州的主题展集中在粮仓、果品仓、二鞋厂里,也就是策展人围绕主题“向着社会的景观”策展的。策展人不多,只有一个总策展人,四个策展人(国内外各两个)。每个摄影节都有自己的主题,但有的摄影节主题确定得过于宽泛,加之展览太多太杂,冲淡了主题,影响了摄影节的品质。在这方面,连州无疑是做得最好的。

    连州也有其他组织、机构和个人自由参展的展览(开放展),集中在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广场上。前三个展区都在广场周围,观众观展很是方便,不必跑远路。展览多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沙龙类作品,加之位于广场一带人流量大的地方,看展览的人特别多,与其他三个专业展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95%5%的关系,都是摄影节所需要的,关键看摄影节的定位是什么,主推什么,如何统筹安排,既能吸引普通影友和广大群众参与,又不影响摄影节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要是两头都要兼顾,往往两头都搞不好。

    专业展区的展览空间很大,基本上每个摄影师的作品都有独立的展示空间。这点非常重要,既便于策展人和摄影师充分利用空间条件,完美而个性化地呈现作品,又有利于观众集中精力观看喜欢的展览。否则,在那犹如迷宫的展场里,再好的展览都会淹没于影像的海洋之中。

    展览的方式方面,有的展览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比如姜健的《筑城者》,将三米多宽的作品直接贴在粮仓展区的外墙上。邸晋军《湿海》、孙诺《湿版摄影和蛋白印象》的展区布置非常到位,加上灯光的配合,给人以时光倒流的感觉。傅为新《裂变的城》在粮仓的二楼,空间分割与展览呈现相得益彰。邬树楠《之间》的展示方式很是特别,将两三寸大的照片不规则地分块贴到墙上,加上一些手写的文字,“迫使”观众逼近观看。个人感觉,如果将作品放大到五寸至七寸(尺寸不一定要统一),效果会好得多。影展中影像还是第一位的,太小看不清楚细节和内容,有些吃力。

图03:姜健《筑城者》

图04:傅为新《裂变的城》

图05:王昕伟《癍痧》

图06:王远凌《十八梯》

    虽然有以上呈现方式独到的展览,但总体来看,连州的展览方式有些单调。多数是大幅制作,整整齐齐地挂到墙上。对于日常随心随性的拍摄,数码相机是最为便捷和实用的。其影像的展示方式也应该与影像的风格相统一,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大幅。否则,会破坏影像的情境,并把影像的缺陷放大。大画幅拍摄的影展不少,似有跟风之嫌。

    印象比较深刻的展览有颜长江/肖萱安《归山》、王远凌《十八梯》、李俊《无常时》、博尚《临摹此刻》、陈哲《蜜蜂》、朱丹阳《年轻的夜》、渠岩《空间》三部曲。至于孙彦初《沉迷》,虽然有几幅作品我很喜欢(比如影展海报上那幅),但总体而言,这样有些另类,甚至“生猛”的片子还是难以接受。

图07:颜长江/肖萱安《归山》

图08:孙彦初《沉迷》

    外国摄影师的展览没有预想的好。比如Mary Mattingly《第二特征》放得很大,但制作粗糙的缺陷也暴露无遗。Patrick Tosani《领土》在形式上比较抢眼,但看不出与主题有什么关系。可能是文化背景和语境不同,导致难以理解吧。比较喜欢的展览有Mathieu Bernard-Reymond《纪念物》、Philippe PéTremant《七项命令》。

图09:Mathieu Bernard-Reymond《纪念物》

图10:Philippe PéTremant《七项命令》

    1119日看完展览后,我们吃晚饭时聊起观感,大家列举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展览。后来回到宾馆,得到消息评选揭晓,我们喜欢的一些展览榜上有名。大家都笑了:“我们也可以当评委啦,哈哈!”

    连州的展览从1119日一直延续到128日,达20天之久,这似乎是其他摄影节所没有的。

关于活动

    除了展览,摄影节上少不了论坛、讲座、座谈会、研讨会、专家见面会等活动。

    1119日看完展览后,就可以静下心来听后面两天的三个高端论坛,主题分别为“景观摄影的沿革与现状”、“当代美加摄影的现状与趋势”、“中国摄影的瓶颈与出路”。每场论坛邀请三位专家作主题发言,然后观众提问、专家回答、现场互动。前两场多是外国专家介绍摄影的历史和现状,相对枯燥了些,我好几次想打瞌睡。第三场鲍昆、王南溟、杨小彦三位专家的发言很是精彩,观众与专家的互动踊跃,交锋热烈,掌声不断。可惜的是,好多外国专家都回去了,只留下薇姬·戈德堡,却又中途退场,看不到国内外专家的精彩争论。

图11:鲍昆解答观众提问

左起:杨小彦、鲍昆、王南溟、江融、段煜婷

    与其他摄影节相比,连州少了座谈会、研讨会。这有一个好处,就是主题发言更加深入,而不像座谈会那么零散。而关于联展或者群体的研讨会,虽然能听到作者的阐释和专家的解读,但多数只是捧捧场,很难听到实质性的评论和建设性的意见。

    1121日的专家见面会是今年连州新增的活动,请的国内外专家都很权威,时间为一天。申请者需通过电子邮件提交10幅作品,由组织方进行初选。这样就提升了参加专家见面会的门槛,可以让更多优秀的摄影师获得与专家面对面的宝贵机会。

    我没有准备参加专家见面会。同行的一个影友临时希望参加,到了现场,给工作人员看了作品后,获得许可,进入现场,见了两个专家。当日傍晚,我因事进入现场,聆听了几个专家对摄影师作品的点评。国内摄影师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好,多有精美的画册或者打印作品。几位成熟的摄影师或今年在连州有个展的摄影师得到专家的首肯,在简单交流后,专家即要求互留名片,希望能抽空进一步交谈合作事宜。所以,专家见面会也是扩展自己影像传播途径的良好机会。

    在组织方面,连州也有一些不太周到的地方,比如官网太过简单,无展览分布,摄影节的相关资讯更新不及时;二鞋厂的幻灯放映会现场没有多少椅子,站着看真累;展区的展览目录有误,可能是展览有所调整,但目录没有及时更正;高端论坛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将翻译和互动的时间算在内,导致结束太晚;专家见面会的专家选择程序较为繁琐,等等。这些都是小问题,瑕不掩瑜啦。

    在连州期间,与一些专家及同行的老师、影友交流,受益匪浅。每天晚上都与影友聊到大半夜,虽然觉得累,却很是开心。

    最后,要特别感谢浙江摄协的毛小芳老师,百忙之中还要安排我们一行的吃住行,一路辛苦啦!

2011/11/26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