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摄影杂谈

如何观看展览?

郑忠民

    

    观看展览(包含各种艺术展览,不限于摄影展览),对于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审美认知、提升艺术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观看展览”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有着不少专业讲究的话题。如果只是简单的进入展场,走马观花式的绕上一圈,是无法从展览中有效地汲取营养、获得知识的。下面分观展前的准备、展览的观看、观展后的评析三个方面予以介绍。

    一、观展前的准备

    做好观展前的准备工作有助于避免观展的盲目性,有效提升观展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是选择展览。从博物馆、美术馆、图片社、媒体、画廊、艺术中心、摄影节等机构的官方网站上了解展览资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作出选择。也可以从纸质媒体、广告、宣传资料等途径了解展览信息。

    国内的摄影展会,除少数几个如“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外,大多是规模宏大,展览众多,甚至有数万幅作品参展。要想仔细看完所有展览(其实没必要),估计三五天都不够。面对良莠不齐的大量展览,选择变得更为重要。故要提前在官网了解展览信息,有重点地选择自己关注的展览观看。如果不是很了解,可以优先观看“学术主题展区”的展览。

    其次是掌握展讯。选定想要观看的展览后,进一步了解展览的基本情况,包括展览的主题、内容、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展览作品、展览时间、地点、展区分布等。对于不太了解的策展人、艺术家,需要事先查找资料,对策展人的身份、学术研究成果,艺术家的生平、主要艺术作品及其风格要有大致的了解。如果需要观看不同展场的多个展览,需要根据观展时间和交通状况,提前对行程作出细致的安排。

    二、展览的观看

    许多观众一进入展厅,马上奔向参展作品,细细品评起来。其实,这种观展方式是有问题的。通常,在进入展厅的时候,不是一头扎进去看,而是先感受一下展场的空间和气氛,对展览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如展场的位置、体量、格局、布置、灯光、色彩等。接下来,需要看一遍前言或者策展人语(如果观展前已在资料上看过,这一步可略过)。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便于观众了解展览的主题、内容以及策展人希望通过展览表达的思想观念。

    然后就进入展览的观看了,主要是三个方面,即作品、空间、交流。

    1、艺术作品是展览的核心,当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观看作品从整体效果的宏观打量入手,再细致观察、琢磨作品的画面和细节,还要注意作品的材质、工艺(古典工艺还是现代技术)、尺寸、装裱方式、展示效果等。边看边想,作品的艺术性怎样?艺术性和工艺性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要用这种尺寸和展示方式?表达的是什么主题?表达是否合适、充分?等等。

    有的观众在观展时忙于给每张作品拍照,却忽视了在现场细心欣赏作品。展览的灯光普遍不是很明亮、均匀,因装裱影响不少作品还有反光,拍摄的照片像质是否有利于后期欣赏暂且不论,照片的呈现和现场的欣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当然,对于特别喜欢的作品,在仔细欣赏后拍摄下来作为留念无可厚非。有的展品不允许拍照,需要在拍照前注意展场的提示信息或者咨询工作人员。

    观看作品时,要注意作品旁边是否有标签。标签上会写明作品的标题、作者、文字说明、阐释等补充信息,收藏级作品还有工艺、尺寸、版数、是否已出售等信息。如果其上贴有一个红点,表示已售出一件;如果是独版作品,则说明已售罄。这些信息对全面了解、深入理解参展作品,是大有帮助的。

    2、展览空间是作品的气场,却往往被观众忽视。

    作品是大幅面呈现,还是小尺寸展示,如何排序、组合,与展览空间如何配合,灯光如何布置,是否结合其它媒体和艺术形式(如声音、视频、文本、图书、装置等),都是很有讲究的。策展人借助艺术家的作品在一个大空间中的展示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为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展览是策展人的言说方式,整个展览可以看作策展人的“作品”,是策展人以艺术家的作品为“配料”,“烹制”而成的艺术“大餐”,以此来表达策展人对艺术、社会、人生的看法。

    我很少拍摄单个艺术作品,却习惯将展览的空间效果拍摄下来,作为今后学习、参考的重要影像资料。拍摄展场往往需要把观众也拍摄进去,作为参展作品展示效果的陪衬。

    除了艺术家的个展外,更多的是联展、综合展、主题展、收藏展、博览会等。大型的展览往往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会有分说明。除了看展前要浏览一下总前言和分说明外,看完展览后,如果还有时间,建议再通览一下展览的整体效果,以及总前言和分说明,以加深印象,加深理解,为看展后的评析做准备。

    总前言、分说明、标签等是展览的重要文字资料,都可以拍摄下来——特别是在时间紧迫,不能细看的情况下。

    3、展览现场的交流非常重要。

    如果能碰到策展人、艺术家在现场对展览进行阐释、解说,或者接受媒体采访,是很幸运的,收获定然不少。在他们得空的时候还能交流对展览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邀上三五好友一起看展,或者干脆组织观影团队,新朋旧友相互交流,自然是话题无数。对展览及其作品应抱着“批判地吸收”的态度,除了肯定好的方面外,还要看出问题来,提出需要改进、提升的建议和意见。

    展览现场往往有免费的展览指南、折页等供观众自由领取。如果有展览图录或者策展人、艺术家、艺术机构的相关图书出售,可按需购买。摄影节以及大型展览的举办期间还会有相关的公教活动,名家讲座、论坛,专家见面会,作品放映会等,也是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三、观展后的评析

    观展后的评析活动是观展的延续,是对观展过程中获得的专业知识的收集、补充、分析、评判、总结和巩固。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我们已经掌握了展览的基本情况和相关资料,获得了最为直观的视觉感受,并对展览有了自己的初步评判。观展后,还要继续收集、阅读有关策展人、艺术家、展览的介绍评析文章,特别是评论家、理论家等业界专业人士对展览作出的学术上的阐释评论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观点的分析、整理,相信您自己也有话想说了,那何不写一篇观后感呢?

(2016/07/13写,发表于2018/07/11《人民摄影》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