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摄影杂谈

当代与当代摄影

郑忠民

    

    “当代摄影”一词近年来变得越来越热门了。百度搜索“当代摄影”,可以找到3,800,000个相关结果呢。在各种摄影展览、活动、研讨及出版中,“当代摄影”这个词频繁出现。摄影人平时交谈的时候也开口闭口“当代摄影”,不拍点“当代”的东西都不好意思了。那么,“当代摄影”这个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当代摄影”和“当代艺术”一样是一个专有名词吗?“当代摄影”与“当代艺术”之间是什么关系?

    西方当代艺术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西方的历史发展进程大相径庭,其艺术发展不可能采用相同的标准。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时间节点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人认为是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的1976年,有人认为是1978年——那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崭新历史时期,也为此后艺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既然如此,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当代摄影就是指中国近40年来的摄影,这似乎并无不妥。2017年,三影堂举办创立十周年特展“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就是以1976年作为中国当代摄影的起点的。参展作品类别多样,风格多变,都是当代中国摄影史上各个节点的重要作品,共同串联起中国摄影新的发展时期丰富的样态和风貌。但如果以更广的视野来考察,比如以艺术史作为参照,真正属于当代的作品并不占多数,如把这个展览的名称改为“1976-2017的中国摄影”也并无不可。把当代摄影基本当成时间上的摄影概念,这并不是个例,类似冠名或者关联“当代摄影”的摄影活动不胜枚举。当代摄影俨然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布袋”,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扔。

    另一方面,当代摄影和当代艺术一样,给人的感觉是高而冷,离普通大众比较远,且与观念摄影、概念摄影、先锋摄影、新摄影、新锐摄影、前卫摄影、实验摄影、创意摄影等概念纠缠不清,以至于人们习惯把那些新奇、玄妙、高深而难以理解的摄影都统统归入当代摄影。2017丽水摄影节之后发生了关于“看不懂”的热议事件,后来演变成了对当代摄影的讨论。这时,当代摄影又成为另外一种“大箩筐”,凡是深奥、看不懂、琢磨不透的都可以往里装。

    当代艺术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让艺术重新回归生活,干预社会,强调的是不同于传统艺术(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的新的观看方式和表达方式,它往往跟反思、批判、解构、消解、颠覆、混杂、融合等词汇相联系。相对于有数千年历史的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门类,还不到两百岁的摄影显得很是年轻。自摄影术诞生之日起,摄影就与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互相影响。由于摄影具有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高度的开放性和融合性,使得摄影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媒介。那是不是可以认为,当代摄影与当代艺术有着直接的关联,当代摄影要以当代艺术为参照系,或者说,应该把当代摄影理解为“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

    然而,当我们以艺术史作为参照物,对摄影进行对应于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的考量时,就会碰到很多问题。那么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当代摄影不应纠结于当代艺术这个参照物,而是要从摄影本身的发展脉络和独特属性出发来分析研究。如果是这样,当代摄影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备自身的特质,而不仅仅是当代艺术的附庸以及创作的工具。当然,这并不排除当代摄影从当代艺术中吸收创作营养、借鉴理论成果。

    中国摄影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补课的东西很多,比如古典工艺的传承、现代语言的探索等等。近40年来,中国摄影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在表面热闹的背后,却存在盲目、急躁、功利的问题,且派系林立、各自为政。很多东西还处于实验阶段,成熟度不够,只是理念和手法稍有些创意罢了,就自称为当代摄影。可以说,真正的中国当代摄影还远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对“当代摄影”作出明确的厘正和界定似乎为时尚早,但并不影响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当代摄影跟当代艺术一样,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其创作的演进和理论的构建都处于正在进行时,当代摄影的概念自然不是一成不变的。

写于2018/05/11,发表于2018/06/27《人民摄影》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