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摄影访谈

第二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获奖摄影师郑忠民访谈

2012/06《丽水摄影》杂志

傅为新

    

    2012年10月,本人专题作品《人家物语》荣获第二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优秀作品奖。当月,《丽水摄影》杂志编辑、丽水摄影博物馆负责人傅为新对我进行了采访。11月出版的《丽水摄影》杂志2012年第六期刊登了本人专题作品和作品阐述,推荐委员会委员王培权的推荐语,以及大展评委李楠撰写的评语,同时刊登了傅为新对我采写的访谈。

郑忠民  2012/12/20记     

 

    【相关链接  人家物语

 

一、能在大展中入选,我感到非常荣幸

 

    问:首先,祝贺你的专题作品《人家物语》被评为第二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优秀作品。
    郑忠民:谢谢!“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是国内最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影展之一,投稿参评的作者中不乏功成名就的摄影家和有实力的摄影新锐,获奖作品真的可以说是“百里挑一”。能在大展中入选,我感到非常荣幸!

 

    问:你共选送了几组作品参评这届“徐肖冰杯”?
    郑忠民:五组,除了《人家物语》外,还有《垃圾时代》、《老街生活》、《奔走的风景》、《心•相》。前四组是王培权兄推荐的,后一组是自荐的。

 

    问:你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哪组呢?
    郑忠民:题材各不相同,很难比较,而且都是自己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都很喜欢。但参评这样的权威影展,接受专业评委的评审,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二、综合老师意见,扩展主题,重新编辑

 

    问:谈谈你的入选专题《人家物语》吧。
    郑忠民:这组作品最初是我在拍摄老街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个专题。我从2007年开始拍摄当地的老街。除了采访拍摄老街人物外,我还拍摄老街的风貌格局、建筑风格、居室摆设等。后来,我对居室摆设类的静物照片进行整理,把墙上挂着家庭相框的照片组成一组。我觉得,这些家庭相框寄托了老街人对亲人的一段记忆、一点牵挂、一份念想,于是就把组照题目定为《念想》。此后,在拍摄老街和乡村时,有意识地积累这方面的照片。今年6月,浙江省摄协在杭州举办锐意先锋摄影工作坊,我就把包含这组作品的五个专题一起投送申报工作坊,最终幸运入选。

 

    问:参加工作坊的收获大吗?
    郑忠民:收获当然挺大的。一般的培训多为听课的形式。虽然也能跟老师交流,但总是非常有限。这次工作坊,除了三堂公开课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采取座谈、讨论的形式,大家可以针对某组作品、某个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对学员来说,无疑是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工作坊期间,孙京涛、李楠、任悦三位老师对我的专题作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综合老师们的意见,对这些组照重新进行编辑。与原作对比,发现作品真的有了很大的提升。

 

    问:重新编辑的作品包括入选“徐肖冰杯”的《人家物语》吧。
    郑忠民:是的。如前所述,这组作品原来叫《念想》。李楠老师认为,这个题目太诗化了,限制了照片的主题,使专题意义变得狭窄。那些墙上除了相框和照片,还有其他丰富的生活细节,共同表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起个中性而生活化的标题较为合适,内涵更广一些。三位老师还提出了其它的意见和建议。我根据老师们的意见,扩展主题,重新编辑,形成了现在的《人家物语》。

 

三、及时整理作品,合并同类项是多么的重要

 

    问: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你认为这组作品能入选“徐肖冰杯”吗?
    郑忠民:那几乎就不可能了。当然,《人家物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李楠老师写的“评委评语”里讲到的那几个方面。
    原来在拍摄这些静物时,我并没有想到要形成专题组照,基本上是看到感兴趣的,就拍摄下来,拍摄的对象范围比较广,比较杂。后来虽然有意识地去选择场景拍摄了,但对上班族来说,拍摄的时间非常有限,进度很慢,片子的数量还不够。这就影响了后期的编辑,使组照显得不是很协调统一。

    通过这次参评,我有一个体会:平时对自己的作品及时进行整理,合并同类项是多么的重要,会让你发现存在的不足,不断调整拍摄的思路和方向。

 

四、不但不怕,还很喜欢这种批评方式

 

    问:你对李楠老师的评语有何感想?
    郑忠民:非常感谢李楠老师能再次直言不讳地指出作品中存在的不足。我们私下交流时,李楠老师问我:“你就不怕我批评?”我说:“一般的评语都是往好处写,其实作者不一定能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观众说不定还会把这种不足当成优点欣赏学习。故不但不怕,还很喜欢这种批评方式。”如果我怕批评,当初就不会申报参加工作坊学习了,呵呵。

 

    问:有接受批评的胸怀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郑忠民:是啊!近几年,浙江有各种不同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我很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要是没有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为期一年的丽水摄影研修班学习,近年来我不可能在专题摄影上取得些成绩。每届丽水摄影节的专家见面会,我都积极参加。8月份参加2012浙江中青年摄影人才研修班时,研修班的几位老师也对我的几组作品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还能认识很多老师和朋友,平时有什么疑问,能够及时交流探讨。
    可以说,我在摄影道路上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老师和朋友们的指导、交流和帮助。这里还要特别感谢王培权兄对我作品的指导和推荐。

 

五、只要你愿意,要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问:那平时,我们自己该如何主动学习?要看那些方面的东西?
    郑忠民:当然,这种短期的培训并不能代替日常的学习。只要你愿意,要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网络上的、书籍上的,还有美术馆里的,等等。看的东西不限于摄影。我以前搞过书法、篆刻什么的,现在忙,基本放下了,但还是会订阅这方面的杂志,看这方面的展览和书籍。每次到杭州,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浙江美术馆。有时干脆带上干粮,在里面呆上一天,哈!

 

六、我希望这组作品能给观众以温暖

 

    问:我们还是回到这组《人家物语》吧。在拍摄和编辑作品时,你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郑忠民:《人家物语》这组片子拍摄的是普通人家的居室摆设。画里无人,却可见人的境况和家的温情;图中有物,告知你这家人的身份、职业、脾性、喜好、信仰和故事。其丰富的生活细节和信息,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及其财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居室的布置和摆设,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变化;集合家庭的变化,进而能够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

 

    问:我注意到,整组作品是暖色调的淡彩效果。这又是出于何种考虑?
    郑忠民:这是一组有关记忆的照片,不但被摄物体(如相框等)是有关记忆的,照片拍摄下来后,照片本身就构成了记忆的一部分。我觉得记忆的色彩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暖暖的,淡淡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温馨、幸福,还有苦涩、心酸,关于生活的记忆也是如此。但我希望这组作品能给观众以温暖,能引起他们温情的回忆。

 

七、或许真的到了回归胶片的时候了

 

    问:这组作品是用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拍摄的?
    郑忠民:全部是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我是从胶片时代走过来的,曾自己冲洗黑白底片,也曾半夜躲在小房间里放大黑白照片。自从2005年使用数码单反相机以后,数台胶片相机就闲置不用了。数码相机最大的优点是方便快捷,不管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都很方便。如果使用胶片相机,除非是自己印放照片,还是要通过扫描、电分等方式进行数码化。数码相机的缺点是拍摄成本低,拍得多,思考的时间就相对少了。工作坊期间,孙京涛老师曾建议我用大画幅相机拍摄该专题,充分呈现被摄物品的细节和信息。或许真的到了回归胶片的时候了。

 

八、今后的拍摄要加快进度,跟时间赛跑

 

    问:这个专题今后还会继续进行下去吗?
    郑忠民:肯定会的。随着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当地百姓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会非常直接地呈现在家庭的居室摆设上。传统的东西正在受到很大的冲击,我拍摄的部分照片中的场景就已经改变或者消失了。所以,今后的拍摄还是要加快进度,跟时间赛跑。

 

九、“怎么拍”比“拍什么”更为重要

 

    问:其实,这类选题大家拍摄得挺多的,对此你有何看法?
    郑忠民:是的,好多人都拍过或者正在拍摄类似的专题,包括一些摄影家,比如姜健的《场景》。但每个人拍摄的地域范围、场景类别、文化特质、表现方法、呈现效果等都不同。“拍什么”是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怎么拍”。题材撞车没有关系,关键是你想拍成什么效果,表达自己的什么想法。我会继续自己的路子走下去的。

 

    问:这次参评并且入选“徐肖冰杯”,对你来说有何意义呢?
    郑忠民:这次入选是对我近年来专题摄影成绩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我觉得既有动力,也有压力。今后还是要想好了再拍,希望能拍得更好。

 

    问:目前有什么拍摄计划吗?
    郑忠民:已有的几个专题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继续拍摄,继续完善。至于新的选题,我并不着急。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一旦有新的想法,我会去尝试的。

 

    问:祝你今后的摄影之路越走越好。
    郑忠民:谢谢!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