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摄影访谈

浙江摄影师郑忠民访谈

释  藤

    

    近年来,浙江省摄协举办的一个又一个专业的摄影学术活动,不仅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更是给广大摄影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他们通过这些高端和良好的学习平台,感悟、提高、转型,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汲取摄影的养分。他们当中,有的在各类摄影大展中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有的从摄影观念上发生了转变,有的则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提高和促进。在他们的身上,影像呈现出了别样的光芒和色彩,而他们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想要倾诉的心声。

    前段时间,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浙江摄影,在路上》,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议论。近期《中国摄影报》又在头版推出了《浙江摄坛多元化转型探索风生水起》的文章,大篇幅报道近年来浙江省摄协的一些新举措和新动向。基于此,借此机会笔者选取了几个参加过培训和学习的学员,通过他们的言谈,来探知“浙江摄影,在路上”这个主题的外延空间和诸多感悟。下面是笔者和学员之间的对谈,内容如下:

 

    【学员访谈对象之一:郑忠民

 

    释  藤:首先,祝贺你的专题作品《人家物语》入选第二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

    郑忠民:谢谢!

 

    释  藤: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摄影经历吧。

    郑忠民:1994年念大学时,我选修了摄影课。1999年受单位选派,参加全国检察机关视听技术培训班,进一步强化了摄影知识和技能。次年开始业余摄影创作。受当地摄影大环境的影响,拍的多是唯美的风光风情片。2005-2006年,我看了不少书,对纪实摄影产生兴趣。2006年,参加了中国摄协举办的高级摄影技师培训班。这次培训除了讲授摄影器材和拍摄技法外,也有摄影家的现身说法,吕厚民、解海龙等老师的讲课对我的触动很大。2007年,我开始转入纪实摄影。拍了几年,又开始迷茫了——自己的道路是否走对啦?如何寻求突破?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很多问题自己解决不了。这时,丽水举办摄影研修班,我荣幸地参加了。

 

    释  藤:各种培训班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哈哈。

    郑忠民:是啊,我很幸运。研修班从20105月至20114月,历时一年,每月请一位老师利用双休日到丽水上课。期间组织学员到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进修半个月。这样的学习机会对我来说非常宝贵。每个老师的课前,我都要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来看;上课时认真听讲,细心记笔记;课后找相关书籍和图文资料,配合笔记进行温习,光笔记就整理了18万字。研修班与前几个培训班的区别是有一定的互动交流环节,课余还可以请老师点评作品,提问请教。可以说,要是没有研修班,近两年来我不可能在专题摄影上取得些成绩,也就不可能有机会参加今年6月省摄协举办的锐意先锋杭州摄影工作坊了。

 

    释  藤:你觉得,工作坊与其他培训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郑忠民:一般的培训多为听课的形式。虽然也能跟老师交流,但总是非常有限。这次工作坊,除了三堂公开课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采取座谈、讨论的形式,大家可以针对某组作品、某个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对学员来说,无疑是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

 

    释  藤:工作坊学习的收获大吗?

    郑忠民:收获当然挺大的。在申报工作坊时,我选送了五组作品。孙京涛、李楠、任悦三位老师对我的专题作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后来,我综合老师们的意见,对这些组照重新进行编辑。与原作对比,发现作品真的有了很大的提升。

 

    释  藤:重新编辑的作品包括“徐肖冰杯”入选的《人家物语》吧。

    郑忠民:是的。这组作品原来叫《念想》。我发现很多家庭的墙上挂了相框,寄托对亲人的一段记忆、一份念想,于是就把题目定为《念想》。李楠老师认为,这个题目太诗化了,限制了照片的主题,使专题意义变得狭窄。那些墙上除了相框和照片,还有其他丰富的生活细节,共同表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起个中性和生活化的标题较为合适,内涵更广一些。三位老师还提出了其它意见和建议。我根据老师们的意见,扩展主题,重新编辑,形成了现在的《人家物语》。

 

    释  藤: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你认为这组作品能在“徐肖冰杯”入选吗?

    郑忠民:那几乎就不可能了。对此我深有感触,思路的转变以及理念的更新是多么的重要啊!工作坊所学,不仅仅体现在具体作品的提升上,对我今后的摄影之路肯定会有长久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摄影理念不同了,思维方式变了。

 

    释  藤:8月底省摄协举办的2012浙江中青年摄影人才研修班你也参加了。

    郑忠民:对。去年省摄协举办的研修班我因故没有参加,很是可惜,这次研修班我是一定要参加的,呵呵。

 

    释  藤:有什么感受吗?

    郑忠民:老师的讲课都很精彩。增加了晚上的作品点评交流,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我觉得,行走在路上,需要不时停下脚步,在驿站中补充给养,谋划路线,以便更好地继续前行。省摄协每年举办摄影研修班,就像建立了一个又一个驿站或充电站,使在路上的摄影人不断充实、调整自己,找准努力的方向,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释  藤:从你个人来看,浙江摄影研修班、工作坊的举办,对摄影师有什么好处?

    郑忠民:如前所述,我先后参加了基础班、提高班、研修班和工作坊等四种类型的摄影培训班,循序渐进,对我的影响和帮助很大。我认为,在掌握了摄影的基本技能后,要迅速从依靠器材、技术的阶段走出来,更重要的是从思想理念上注入新的东西。而研修班、工作坊无疑适应了这样的需要,因为对于广大业余摄影人来说,大多没有机会脱产进大学或者出国深造。当然,这种短期的培训并不能代替日常的学习,但这样的培训会让你去思考:应该如何去学习,要看哪些方面的书,要多关注些什么,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等等。而且通过参加培训,能认识很多老师和朋友,平时有什么疑问,能够及时交流探讨。

    让市、县摄协来做基础和提高的工作,省摄协专门做中、高级摄影人才的培训,这样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浙江摄影研修班、工作坊等培训平台的搭建,以及新锐展、“徐肖冰杯”等展览平台的引入,势必对浙江摄影的多元化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我们已经看到这两年来浙江摄影的明显变化,表明这些促进地域摄影发展的平台设置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释  藤:你对省摄协有什么建议?期待今后还能举办哪些活动?

    郑忠民:我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吧。

    一、希望这些平台和举措能坚持做下去,包括去年组织青年展、新锐展、国际展的浙江获奖者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参观学习,以及今年举办的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长久坚持,才能产生长久的影响力。

    二、可以与其他省份开展互访、互展等形式的摄影交流活动。

    三、浙江摄影网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是广大影友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好平台。希望能设立“典藏影展”栏目,介绍摄影史上的大师及其经典影像和国际上的当代影像,供大家观摩学习。

    四、浙江摄影报出刊周期长,版面有限,且内容与浙江摄影网有些重复,难以很好地发挥作用。建议筹办浙江摄影杂志,以其大容量的优势,深度报道省内外摄影发展的态势,并开展理论上的研究探讨。

    如此,则可以建立集培训、展赛、参观、交流、网媒、纸媒为一体,多层次、全方面的组合平台,形成综合效应,扩展影像的多元化发展空间。

(转自2012/09/25释藤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