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名家论影

北京电影学院丽水摄影研修班老师语录

2010913日至26日)

郑忠民  整理

    

一、宿志刚

    摄影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摄影的明珠是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艺术只是摄影很小的一块功能。

    创作的源泉来自于你的立场。

    摄影家离人民最近,应该去反映人民的问题,否则就太没社会责任感了。

    一定要实践,实践改变世界观。

    艺术家是最前沿的,是现实问题最早的发现和表达者,引起政治家的关注,来改良社会。

    思想决定观看,决定观看的方式和角度。

    作品要真实,有文化;真诚,有立场。对摄影要有敬畏之心。

二、陈长芬

    艺术家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家。

    不要简单地评判他人的作品好不好,而是喜欢不喜欢。

    艺术如果不能成为贵族的艺术,就不能成其为艺术。艺术是供普通大众欣赏、膜拜的。

    大、中、小画幅,胶片与数码,与艺术没有任何关系。什么机器都能拍片,拍好片。

    采用地摊式、橱窗式两类展览形式展出的不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应该放在艺术殿堂里。

    中国是摄影大国,而不是摄影强国。

    艺术是什么,说不清楚。但基本的原则是: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表达内心的观念。

三、曾  璜

    所有的规矩都不是用来遵守的,而是用来打破的。

    各个摄影节竞争的核心是:不要展高仿品、工艺品、复制品,而要展原作。

    中国视觉影像文化将成为国际摄影文化的组成部分,国际对中国的关注从关注政治、经济、社会转向文化。谁关注中国文化,谁就会获得最大的机会。

    中国摄影史应该由中国人来梳理,但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而是多人论述的综合。

    策展人VS摄影家,就像是大厨与原料,大厨用原料做出好菜。

    一个好的策展:策展人的思想,摄影家的成就。

    我不反对艺术、沙龙摄影,但反对将其作为摄影的终极标准。

    影像表达内心没有错,但要与社会关联,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否则是没有价值的。

四、陈小波

    我想象的摄影节是这样的:小一点,专一点。

    把拍摄的范围缩小,关注身边的东西,长期坚持。坚持是摄影者的一个伟大的行为。

    拍好照片,首先要在脑子里塞满好照片。要多看好照片,每天看好照片,把脑子里不好的照片赶出来。

    评委不能嘉奖破坏自然和骚扰民间的行为。

    真正的摄影家不是热闹的,而是平静的,含蓄的,甚至是内向、羞涩的。他们的衣服与土地和树皮的颜色一样。他们从不大声说话。他们独来独往,从不扎堆拍摄。

五、贺延光

    摄影不论题材大小,只看拍得好不好。

    (新闻摄影)允许你拍得不太好、不到位,但不允许任何形式的造假。

    新闻事件高潮过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瞬间往往被人忽视。

    拍灾难,要尊重死者,尊重死者家属,尊重读者的接受能力。可以拍象征性的东西,而不是直接拍摄死者容貌。

    可以摆拍的是合影和环境肖像,读者对此是不会挑剔的。

    演示的许多照片都是没有发表的。不是说,不能传播的就不能拍了。

六、黑  明

    我已出版20本摄影图文书,都是关于人的。我不喜欢拍风景,其他门类的摄影也不喜欢。摄影和写作,我只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感兴趣。

    做选题不必管别人感不感兴趣,自己玩得高兴就行。这就是我的摄影理念。

    我不喜欢光影、色彩、明暗、影调的东西,不去刻意追求。我需要的是真实。纪实摄影哪有那么美的东西。过分追求所谓的“美”,会减弱影像的视觉效果。

    针对不同的题材,我会找到不同的表现方法。这个专题和下个专题,这本画册和下本画册,都要有所不同。我不想被别人说:“那就是黑明的风格。”我不喜欢重复。

    我纯图像的几本画册都滞销,而其他20本图文书全部畅销。要用文字详细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文字不一定要多好,只要说明白就行了。

七、曹 

    有好创意的作品,赶快展出,先占个“地盘”再说。不然被别人抢先,后悔莫及。

    技术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而艺术的发展则总是与技术息息相关的。谈论技术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在扼杀艺术,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结合新的时代的一切特点的艺术才是最具有生命力和永恒魅力的。

    摄影应该赏心悦目,悦目才能赏心。

    拍出超越视觉的东西,包含触觉、味觉、嗅觉。

    不注重后期,就像少了条腿。

    模仿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建议模仿老外的作品。

    模仿之后,还要超越。

    摄影通过镜头成像,这点不能改变,否则就成为平面设计了。

    艺术没有绝对的标准。

八、王文澜

    来自民间的观察,更立体、更直接地反映新闻事件。

    摄影是个人的东西,是孤独的。

    作品要大气、沉稳,不要热热闹闹的。

    建议大家永远不要换镜头,那样浪费时间。定焦镜头最好。

    摄影是随时要进行的,是全天候的,就像我们的呼吸。摄影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仪式。

    摄影的题材有大有小。可以选择庞大题材,但要从周围、小处入手。

    永远不要使用闪光灯,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则,会把现场关系给毁了。

    好天气往往会破坏画面,特殊的、恶劣的天气更容易出片。

    在北京电影学院培训摄影很好,你可以看电影。就像在戏剧学院学习,可以看喜剧、舞蹈一样。还有798艺术中心的绘画、雕塑等,都值得看看。艺术是相通的。

    学习不同的艺术造型手段,为摄影所用。

    不要“瞎猫碰到死耗子”——什么都拍。要选好拍摄题材。

    选定题材,是有限制的,但里面有无限的空间。

    摄影应该是文字所不能代替的,这才是高级的。“音乐始于无言之处”。同样,文字无法表达的时候才拍,而不是拍文字的插图。

    就像踢足球、打篮球,摄影的跑位很重要。跑得好,取景角度与众不同,就更能出新。

    不要仅仅拍摄新闻事件的高潮,反映日常生活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

    我选择题材的一个标准:即将消失与即将产生的东西。

    预见性是摄影的思维基础。满脑子的“浆糊”,满肚子的“面条”,不行!

    摄影取决于你的思想,而不是技术。

    六七十年代,技术对于拍照最重要;八十年代,我觉得技术对于摄影不是最重要的,“冲击力”和“决定性瞬间”才重要;九十年代,我觉得艺术对于摄影也不是最重要的,仿佛拍下来就行;跨入新世纪,连摄影都不重要了,生活重要,摄影是随时随地的观看。

    你的摄影要有影响力,不是靠获奖,而是不一样。

    景中有人比无人好。

    作品越接近真实,越有价值,而不是出于功利。

九、唐东平

    一张没有任何创意的照片,放一百年,肯定能成为艺术品。艺术家的目的就是立即使作品产生价值,而不用等一百年。

    我们不能反沙龙,沙龙也能做到极致。学沙龙,就要学语言。

    好的作品会自己说话,会一下子将你降服,而且往往是既在你的经验里,又在你的经验外,既熟悉,又陌生,有些意外,却竟然又在情理之中!

    懂得节制与放弃,才表明一个艺术家的真正成熟!不以奇巧示人,不以媚美惑众,走平和而实在的道路,往往是成熟摄影人的坚持。

    许多人主张反传统或超越传统,殊不知中国的摄影发展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而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则还远远没有被我们摄影界所深刻认知与实在运用。

    艺术不一定是美,美不一定是漂亮。摄影不一定是艺术,实用性的摄影(包括新闻摄影)就不是艺术。艺术与摄影不是从属关系。比如书法,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巧”要藏,不能露。

    提倡多元化,最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拍摄资源、主题、见解、特色、风格和独到的追求,而不是习惯于“扎堆”。

    学习摄影的最佳途径:看照片、说照片、拍照片。

    学摄影,其实也很简单。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摄影作品,然后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对。摸清成功者的奋斗轨迹,然后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摄影道路。

    独立的思想产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格形成作品独特的魅力。

    好照片的标准:难易程度、思想深度、创新程度、美感程度。

    一个良好的心态:知之未及好之也,好之未及乐之也!

十、刘灿国

    PS不等于造假,无中生有,而是要把东西完美地表达出来。

2011/02/14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