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创作体会

慢门虚化增动感

郑忠民

  

    为保证画面质量,我在采风创作时一般将数码相机的感光度值设于ISO400以内。如果设置到ISO400仍然无法保证用足够的快门速度来凝固动体,不妨将感光度值设置得低些,采用慢门拍摄营造画面动感。

    这天下午,天色越来越暗,似乎马上就要下雨了。我正想收拾器材回家,忽然发现有几个学生骑着自行车过来,于是马上举起相机就拍。回放一看,1/15秒,拍虚了,却有了特别的画意效果。示之于影友,大家皆以为是电脑制作的。

    拍片虚点又何妨,虚点也很有味道的,你说呢?

    拍摄数据:佳能EOS 350D,EF 75-300mm F4-5.6 U,所用焦距280mm,ISO200,光圈优先自动曝光,+2/3EV,f5.6,1/15秒。

(作于2008/02/17,发表于2008/09/24《人民摄影》报第11版)       

 

虚还是实,这是个问题

——关于《慢门虚化增动感》图文的讨论

2008/10/15《人民摄影》报第11版,有删节

    前段时间,本版编辑收到一位读者的邮件,认为本报第36期11版上的文章《慢门虚化增动感》的观点值得商榷。本版编辑在征得原作者郑忠民同意后,将《慢门虚化增动感》的图文发在本报QQ群中,与众网友一起探讨。现将交流的结果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洛阳-石子强:我认为这样的做法的确存在误导,是不是以后大家都可以这样拍摄了?

    浙江-郑忠民:我认为,照片的虚实没有绝对的标准,主体虚背景实,背景虚主体实,或者主体背景都虚,都是可以的。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这幅照片的。

    洛阳-石子强:这幅照片的具体拍摄数据呢?

    浙江-郑忠民:在拍摄这幅照片时,我把感光度设置为200,让相机自己决定快门。

    山西-木  兰:我认为,最困难的是在平庸的观察方式中如何创造新的视觉形式。

    上海-徐和德:虚实要看主体或主题的需要,不能随便虚化。随便使用与主题表现无关的技术,无法体现出技术采用的意义。比如有几幅奥运照片,虚实结合得很好,与主题相辅相成。我很奇怪郑忠民会将这幅作品投给《人民摄影》报,按理说我比较了解他的。

    浙江-郑忠民:我重申一遍:我自己是非常喜欢这幅作品的,而且我对投稿一直是非常慎重的。看来,徐老师还不是很了解我啊,呵呵。

    新的一期《摄影之友》采访了艾未未。他认为,现在照片拍摄清晰并不困难,因为技术已经很先进了。拍模糊倒是值得探索。我就是作了一下探索。我90%的照片都是清晰的,虚化的照片并不多,前景和背景都虚化的则更少。我发几幅这样的照片给大家看看。可惜我现在无法找出他人拍摄的类似片子来。这样的片子我也看到过一些,甚至有摄影师拍摄抽象的虚化图案。另外,青头一的照片也是很有争议的,但现在已经有人代理她的作品了。

    陕西-戚晓龙:虚化的效果我也尝试过,但总觉得画面太过抽象,并认为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

    上海-徐和德:由虚到实再由实到虚,是技术和观念上的进步。正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福建-黑色幽默:对于一般人来说,拍照首先要把照片拍清楚,持机要稳,对焦要清,快门要适当。但是摄影师们似乎淡忘了相机上的那个普通的“B”门。所谓“B”门,就是大部分上了几百元钱的传统相机中都有的一个快门设置,它是常常用来慢速曝光的一个快门速度,可以是1秒,也可以是100秒,完全由摄影师自己的意愿和经验来控制。在日益快节奏的摄影创作中,“B”门似乎更像一个传统的守望者,渐渐被人遗忘但又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