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影苑丛谈>黑白摄影

黑白照片发黄的原因及防治

郑忠民

    

    人们大都将黑白照片久置变黄的原因仅归于定影和水洗不足。实际上导致照片变色的因素很多,情况较为复杂。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水洗不彻底

    水洗的目的是洗去照片上残留的定影液和可溶性银盐,使照片上仅留下黑色金属银影像。水洗如果不彻底,影像保存不久便会发黄,尤其在高光部位。这是因为照片上残留的硫代硫酸钠与黑色金属银起反应,生成黄棕色的硫化银。因些,水洗务必彻底。宜用流水冲洗,水洗时要不时翻动照片,防止照片粘叠。20℃的水温约需水洗半小时。水洗温度10℃-25℃,低于10℃难以水洗彻底,高于25℃易使乳剂膜过分软化而受损。如采用静水漂洗,需每隔5分钟换一次水,一般要换10次以上。采用亚硫酸钠溶液处理可缩短水洗时间(亚硫酸钠对乳剂银盐具有溶解作用),方法是将照片在流水中水洗2分钟后,浸入2%的亚硫酸钠溶液浸洗3分钟,最后再水洗5分钟即可。

    二、定影不足

    定影的作用是把未还原为黑色金属银的卤化银溶去,从而使照片仅留下黑色金属银影像,把影像固定下来。定影不足,易使残留的银盐在光的照射下感光变黑,或久置产生黄色银班。保证定影充足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使用消耗过量,能力低下的定影液。二是定影操作要规范。定影时须不断翻动照片。定影温度14℃-24℃,时间15分钟。

    三、定影过度

    定影充分不等于定影时间越长越好,定影过久对影像有减薄作用,还会使定影剂渗透到照片纸基中而难以水洗干净。

    四、定影液配制不科学

    定影液的主要成分是定影剂硫代硫酸钠,它是一种硫化合物,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和酸类的刺激析出硫磺来,导致溶液成分发生变化,定影能力下降。此外,游离的硫磺进入相纸乳剂膜中,会使黑色影像变成棕色的硫化银影像。因此,在配制定影液时应该慎重,以免失误造成定影能力下降,影响定影效果,主要是:水温不可过高;要按配方的先后顺序溶解药品,不得前后颠倒;前一种药品彻底溶解后才能加入后一种药品;每种药品特别是保护剂亚硫酸钠的剂量必须准确,使用代用药品剂量要经过精确计算;加入酸类药品应缓慢进行并随加随搅动。

    五、使用了坚膜定影液

    在夏季或炎热地带,气温高,感光胶片经过显影、停显、定影、水洗等一系列冲洗过程,其乳剂膜的胶质很容易松软、膨胀、龟裂,甚至熔化脱落,导致影纹粗糙、药膜破损和表面皱缩,因此要对胶片进行坚膜。常用的坚膜剂是明矾[KAL(SO4)2·12H2O]。印放照片时不要轻易使用坚膜定影液,坚膜后不易水洗彻底,硫代硫酸钠会吸附在照片明胶上。

    六、保存不当

    照片最怕潮,如长久接触潮湿空气,极易变色泛黄。应将照片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如能放置在防潮箱中更好。长期保存的照片应加以冷裱或塑封,使乳剂膜与空气隔绝。往相册上粘贴照片要用照片专用浆糊,一般的浆糊和胶水容易引起照片发黄。。

    照片变黄往往不是仅由一种因素引起,具体到某张照片则要作具体分析,确定照片上黄斑的性质和成分,从而采取一定的补救办法予以消除。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一、黄色硫斑的消除方法

    将照片放入3%的甲醛溶液中浸泡2-3分钟,然后进行坚膜处理,再放入10%亚硫酸钠热溶液45℃-50℃)中,使亚硫酸钠与硫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硫代硫酸钠,最后水洗将其除去。

    二、黄色银斑的消除方法

    将照片浸入1%铁氰化钾溶液中,待银斑消失后用清水洗净即可。

    有人认为既然照片会发黄,不如“将计就计”,预先进行调棕色或调黄色处理,以后再发黄就看不出来了,其实不然。对于要进行调色的照片,在印放时也要坚持标准,防止定影过度或不足。定影过度会使定影剂渗透到照片纸基中而难以水洗干净,调色后色调不能长久保存。定影不足的照片在调色时会产生黄斑。

    消除黄斑和调色都会使照片的影像反差有所下降,且有减薄作用。消除黄色银斑和调棕(黄)色的药品中又都含有剧毒物铁氰化钾,不提倡使用。严格按照印放程序操作,保证照片质量,预防照片发黄才是最重要的。   

(发表于2002/07/30《中国摄影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