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民艺轩>艺海文心>感悟乎?评论乎?

电影《武侠》:情与法的纠结

郑忠民

    

   

    清末的刘村,造纸工人刘金喜(甄子丹饰)与妻子阿玉(汤唯饰)、两个儿子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一日,两歹徒闯进村中的柜坊抢劫,刘金喜见义勇为,在慌乱中将劫匪打死。捕快徐百九(金城武饰)经过调查,发现看似意外死于刘金喜自卫反击的一劫匪,竟是十大通缉犯之一。手无寸铁的普通村民怎能轻易打死武功高强的劫匪呢?对武术颇有研究的徐百九认定,这绝非意外,而是刘金喜身怀绝技,杀人于无形。为此,徐百九不断袭击刘金喜,试图逼他用武功来反抗,但每每不能如愿。在此过程中刘金喜严重受伤,使得徐百九对他的怀疑有所动摇。正当所有证据都让徐百九的推论显得荒唐时,探子(姜武饰)关于刘金喜便是唐龙的情报传来,而唐龙则是江湖中最为邪恶残暴的黑社会组织“七十二地煞”的二当家,教主(王羽饰)的亲生儿子!原来,十年前唐龙接受教主之命杀害屠夫一家时,屠夫一孩子临死前的眼神使他突然良心发现,痛改前非,改名换姓来到刘村,成家立业,隐居下来。
    徐百九曾抓过一个偷养父母钱的少年,认为法不应该凌驾于人情之上,就放了他,谁知少年竟然毒死养父母,徐也身中剧毒。从此,徐百九认为:“人性是不可靠的,只有法,只有物质,才不会骗人。”徐百九的老丈人卖假药,他依然铁面无私,抓捕归案,老丈人跪地求饶也没用,最终导致其自杀,他与妻子的关系也因此陷入僵局,但这并没有改变他对法的固执尊崇:“只要哪个人犯了法,我就要抓!”
    徐百九曾和探子有这样一段对话,表明他对法的偏执信仰——“法”竟然成为他执法的目的。
    探子:“那你为何不放过他?他想做个好人。”
    徐百九:“我们抓人不是让他做好人的。”
    探子:“那为了什么?”
    徐百九:“为了法呀。”
    探子:“如果法不能让一个人变成好人的话,那法有什么用?”
    徐百九对自己的老丈人尚且如此,对曾经杀人无数,十恶不赦,而今洗心革面想做个平常人的唐龙,他定然更不会留情,虽然曾发出“到底法是不是真的比人重要”的疑问。唐龙本有机会在树林里杀掉徐百九,因为徐答应不会再回来而放过了他,但徐百九还是决定回县城领牌票,捉拿唐龙。明知七十二地煞教主不会善罢甘休,抓了唐龙,自己的性命难保,徐百九还是不听从警员的劝阻:“我就是要抓他回去受审啊!”其执拗于法的性格可见一斑。
    徐百九是一个成功的执法者,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倾力维护法的尊严;同时,他也是一个失败的执法者,铁面无私,不近人情,落得亲友远离的下场。但情势的进一步发展使他慢慢相信人性,最后他帮助唐龙逃脱教主的追杀,自己则毒性发作而身亡,以生命为代价化解了法律与人性的矛盾和纠葛。
    回到现实中来,我国的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发展完善,法治精神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执法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情与法的关系问题,既按照事实和法律,依法对案件作出处理,又能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实现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现实中像徐百九这样不近人情的执法者应有不少,表面上他们是铁面无私、公正执法的典范,可办案的效果却不怎么样,难以令人信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法理和情理结合起来。他们对法律充满盲目的信任,总是机械地理解法律,机械地执行法律,犹如机器一般,在执法的时候不考虑人情世故、人性道德,导致的后果是,把那些犯错的人们推向社会的对立面,使他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增加对社会的怨念,宁可想方设法逃避法律的制裁,绝不肯投案自首。因为他们害怕,法律无法给他们一个坦然面对生活的机会。诚然,人情的取舍不能超越法度的范畴,否则会有徇私枉法的危险,但是法律与人情并非不可调和。古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法律的强硬带来的是更多人的望而却步,情法合一才会给那些深陷泥潭的人以希望。套用那句台词:“如果法不能让一个人变成好人的话,那法有什么用?”
    一场恶战之后,一切都归于平静。刘金喜和妻子、孩子继续过着安定而幸福的生活。

(2012/12/30写,发表于2013/07《浙江检察》杂志)